职教“校企双元制”如何实现本土化

  “双元制”,一元在职业学校,一元在企业,是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
  改革开放后,“双元制”曾出现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,但大多都昙花一现。这是因为“双元制”的精髓是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,而我国职业教育却缺乏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,这导致双元制时常“水土不服”。

  江苏太仓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,10年前便开始引进德国“双元制”开展本土化实践,2011年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,2014年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“健雄”模式甚至成为德国工商行会在中国推广“双元制”的主要参考模式,奥秘何在?

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晓锋告诉记者,要想让“双元制”真正落地生根,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:如何让企业“想”、如何让企业“能”、如何让企业“常”参与职业教育。

  让企业和学校结为“利益共同体”

  “在德国,‘双元制’教育有着先天的优势。”魏晓锋告诉记者,德国企业是先招工,再依据法律到职业学校培养,也就是说,学生其实是企业现在的学徒、未来的“员工”。

  “而我国是招生与招工分离,即使一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尝试与企业合作,但企业的经济性与学校的社会性存在先天性差异,仅仅靠公关开展的校企合作注定流于形式、浮在表面、难以持久。”魏晓锋表示,要让企业与学校结为“利益共同体”。

  由此,学院汲取德国职业教育双主体办学经验,打造出“双元制”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——定岗双元模式。

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智强介绍,所谓“定岗双元”,就是学生经高考录取后,学校引导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。学生在校园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,以学徒身份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模块化技能培训,以员工身份在企业接受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企业文化熏陶。

  “双元制”模式的人才培养成本较高,企业将支付培训费每人每年9000元,三年共计27000元,同时每月支付学生生活补贴300元。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企业专门抽调人事及培训部门精英,为学生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,并与学校教师合作成立专家教学委员会,每月定期讨论学徒学习进程,提出改进措施。”

  10年来,与健雄学院建立融合合作关系的企业86家,达成合作关系的企业超过200家,学校将“定岗双元”模式已推广到15个专业3500名学生。

  建设教学产业园,搭起校企合作平台

  走进位于学院内的中德培训中心,俨然一个装备齐全的中型企业生产现场,四个仿真车间内,磨削区、模具装配区、数控综合加工区等一应俱全。中德中心主任周晓刚介绍,中心每天能容纳600名“双元制”学徒和200名企业员工同时培训。

  一年级学生王勇已在中德培训中心进行了11周的工厂实训,他告诉记者,在中心,自己了解了企业的文化和产品特色,资深师傅会带他了解生产线装配知识和轮岗实习,他还会参加英语和人际交往课程培训等,下学期就可以到企业顶岗实习了。

  围绕太仓发展新兴产业的需求,如今健雄学院已建立起精密机械(中德工程培训中心)、服务外包等“五大”教学产业园,资金总投入近亿元,孵化高新企业98家,产生专利成果89项,服务企业科技攻关45项。

  动辄亿元投入对高职院校而言是笔不小的开销,如何实现?健雄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。

  魏晓锋告诉记者,以中德培训中心为例,学院是先期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,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教学和实训,为企业雪中送炭,从而吸引了更多企业入驻太仓。政府由此更加重视和关注,并追加投资1.2亿元扩建了培训中心二期工程。

  增强管理能力,保障校企合作常态化

  近日,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“2014级铁王定向班”签约仪式举行,这是学校首次与台企开展“双元制”人才培养合作。陈智强告诉记者,铁王公司从2013年开始与学院接洽,今年6月,学院中德中心12名学生经过选拔,成为公司的实习生。

  在陈智强看来,从接洽到办定向班,铁王公司只用了一年,学校新颖的教学管理体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管理经验,学校联合政企行建立了“一董三委”组织管理体系,董事会决定办学方向,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教学标准,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教学运行,考试委员会开展质量评价。“这个管理体系中,企业在人才培养标准、课程体系的制定和质量评价中具有一票否决权。”

  如今的江苏太仓省级大学科技园。开园三年多来,落户企业已达260多家,并成功引进美国黄新江生物医药研发团队等4个领军人才团队。

  魏晓锋说,到底是太仓促成了“定岗双元”,还是“定岗双元”成就了太仓,现在已无从考究。但不争的事实是,太仓的德企从设立“定岗双元”之初的六七十家到目前已超过250多家。太仓成为全国著名的“德企之乡”、全国首个“中德企业合作基地”“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”。健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、就业满意度均进入江苏省高职院校前3位,平均月薪进入前10位,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8%。

广告
相关文章: